人力资源涉及工伤认定等。
发布时间:2025-11-21 11:24
新华社北京11月20日电 关于工伤认定,新规定出台,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新华社记者 张晓杰 王友玲 上下班激励,在家工作时,什么情况下可以认定工伤?鉴定依据是什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11月20日发布关于施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三),回应社会关切。工伤保险是保障职工因工受伤权益,促进工伤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的社会保险制度。 2013年以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次出台政策文件,继续解决工伤保险相关实际问题。 “意见(3)的发布将进一步明确对《工伤保险条例》相关规定的理解和适用,有利于提高法律监管水平,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维护工伤保险制度的公平和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3)详细规定了工作时间条件、工作地点、工作原因等。上下班途中发生非人为原因的交通事故,如何认定工伤?意见(三)明确,职工在合理时间内从工作单位到居住地之间通勤所采取的合理路线。上班或下班的人被视为通勤者。 “非主要责任”的认定,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有关部门出具的法律文件或者人民法院生效裁判为准。职工在工伤医疗期间发生医疗事故,能否认定为工伤?根据意见(3),职工因工事故受伤或者患职业病的,在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医疗违规行为,不影响原工伤事故或者职业病的工伤认定。但医疗侵权造成的损害,并非因工伤事故或者因工患病造成的,其违法行为造成的相关医疗和经济补偿不属于工伤保险基金给付范围。与我国网络化、数字化的速度,在家办公是很多员工经常遇到的情况。在家工作如何认定工伤?需要说明的是,工伤的核心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意外伤害。意见(3)明确在家办公是单位组织的。如果有充分证据证明劳动者确实在家工作期间因工原因遭受事故伤害的,则不应因在家工作而影响工伤认定。但微信、电话、邮件等简单的工作沟通,属于临时性、偶然性,不应视为工作原因。员工在家突发疾病是否属于“工作时间、工作岗位”范围内,是很多员工担心的问题。根据意见(3),申请人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在房屋内所做的工作是按照雇主工作和工作需要所必需的规定进行,并且通常与日常劳动力和就业状况相适应。如果明确工人需要休息时间,则可以将其视为“工作时间和工作站”。在发生非法分包、私人关系等事件时,劳动者的工伤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规定明确,违法转包的单位及所属单位必须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意见》(3)明确,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必须受理工伤预认定申请。另外,当劳工证等级发生变化时,如何调整相关标准也得到了进一步明确。收益。据介绍,如因工受伤的职工按照规定提出劳动能力评估申请,且评估结论发生变化的,自最终评估作出当月起,伤残津贴和护理费用将根据新的评估结论进行相应调整,一次性伤残补贴不予调整。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