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焦点访谈):用中长期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领导国家的重要方式。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 “十四五”期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迈出新步伐、跃上新水平。即日起,《焦点访谈》推出“十四五规划·答卷”系列。五年来,中国经济经历过低谷,但也经历过风云变幻的彩虹。首先我们通过一些数据来看一下经济。经济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支柱,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中国怎么样了近五年的发展?经济数据不言而喻。 “十四五”对经济设定的目标是:保持GDP年均增长在合理区间,每年酌情制定目标。实际完成情况如何?我国经济总量连续突破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今年预计将达到近140万亿元。四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5.5%。 “十四五”的增幅是多么可观——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超越长三角经济衰退,超越国家经济一体化进入世界第三位。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宇:“‘十四五’规划没有直接提到年底的量化指标他宏观经济管理。在如此大的规模基础上,“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10万亿元的增长,这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董宇:“规模越大,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甚至0.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一个很大的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组织有效的质量提升和合理的数量增长,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也与中央推进经济总体布局密切相关。”让14亿多人过上美好生活,中国经济的每一步都不容易。回顾过去五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发生。世界进入了一个混乱和变革的新时代。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困难重重。中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环境极其复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庆:“比如经济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曾经有效的劳动力和供应链世界不断崩溃。政治上,地缘政治冲突频发,脱贫攻坚、建设小康社会、抗击疫情、抗击洪涝等。”虽然“十四五”没有一个艰巨的目标 在经济增长方面,中国经济仍然克服了障碍,实现了令人兴奋的上升曲线。内需不仅关系到经济稳定,也关系到经济安全。它完全是在寻找。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在消费和投资方面加大力度。过去在消费市场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短板。这些都是他们自己这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长期结构性问题之一。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之初就考虑解决这些问题。当时中央组织内需工作是有针对性的。 “消费作为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十四五”期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60%左右。那么,如何才能让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产生强劲动能呢?消费品贸易呢?做市销旺。短期更要争取中长期,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 发展循环经济,引领企业向以质量取胜的方向发展,以更高的标准。它是一系列长期和短期目标。 “在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时在“十四五”发展过程中,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服务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2020年至2024年,我国居民支出年均增长9.6%。郭丽艳:“当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已突破1.3万美元,现阶段居民对服务消费的需求和意愿显着扩大。‘十四五’在更好满足人民经济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经济预期的同时,在服务消费中找到更多新增长点,为稳定需求支撑现代经济增长发展找到新动能、新引擎。” 服务业。 “发展经济,必须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伊斯兰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威胁着和平与繁荣世界。在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实现发展,扩大开放难度更大、要求更高,而外贸首当其冲。应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持续变化,“十四五”期间,我国贸易在全球变化中逆势而上、有所增长,压力尚存,稳中提质。中国货物贸易规模持续突破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那么,为什么我国进出口贸易会保持上升势头呢?我们先来看一组案例。在靖江新扬子造船码头,你可以看到许多新建的高科技船舶通常已完工并准备进行海试。如今,中国制造的船舶不仅数量多、吨位大,而且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在国外很受欢迎。在浙江义乌,人工智能赋能的新品正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成为海外采购商的“新宠”。我国外贸抵御阻力和影响显着提升的原因,依然是高质量发展。我国货物贸易持续优化升级,越来越多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出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王学坤:“2020年至2024年,我国出口额从2.6万亿美元增至3.6万亿美元,增加1万亿美元。期间我国贸易活跃有序,保持高水平稳定增长,这显示了我国强大的承受压力和稳定发展的能力。“十四五” 计划》提出,S总研发投入“十三五”期间社会投资年均增长7%以上,投资强度高于实际。实际完成情况如何?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 2024年,全学会研发投入将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研发投入强度将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R&D总量居世界第一。郭立彦:“‘十四五’以来,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较‘十三五’显着扩大,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新技术、新产品,促进了产业生态建设,加快了产业创新中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十四五’期间,科技创新实体化、产业化成果一一显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已投入商业运营,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宫”也是我国前进的必由之路。董宇:“我们已经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无论外界阻止与否,我们都要加大自主科技研发,加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力度,真正走出一条适合我国自主创新发展的大国发展道路。“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统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成就未来产业。山东省是典型的劳资结合省活力企业加速“挺嘎”,工业企业“扎根”成高质量经济体。期望; “十五五”规划,立足2035年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瞻性目标,中国经济一定会乘风破浪,不断实现新的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