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民陈先生最近被多张“无用卡”困扰:从上学到上班,他已经积累了五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有的还剩几块钱,有的还剩一百多元。如果他想取消,他必须带着身份证去不同银行的柜台,而且这个过程不是两次完成的。 “上学的学费卡、换工作的工资、还房贷的专用卡……我只在不需要的时候才放进去。我不得不取消它,才知道这有多烦人。”陈先生的问题着实打击了很多人——每个人的钱包里,都或多或少地藏着“沉睡”的银行卡。注销银行卡需要多麻烦?和陈先生一样,32岁的北京市民张女士最近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闲置卡上:他想注销A卡,但他到银行A发现卡号忘记了,因为该卡是提前申请的,所以他不得不检查A卡。e 卡号在前;他到B银行发现B卡不见了,工作人员说:“你得先换卡,等一周再注销。” “一切都用我的身份证办理,为什么我必须去线下营业网点,而不能在网上查看和办理一切?”张女士对此感触颇深。银行工作人员透露的现行规定显示了银行卡注销的难度:注销储蓄卡(借记卡)必须线下办理:只能持身份证到柜台办理,且必须提供卡号(不记得了可以查);如果卡丢失,大多数情况下你必须先补卡,然后再注销,这是另一个过程;用卡取消很简单:如果卡上没有债务或余额,可以致电客服取消;长期不使用会被“冻结”:卡超过5年不进行交易,其功能将停止;如果卡上还有钱,请到柜台激活或注销。如果没钱,有的银行会直接取消(看各银行政策)。 “睡眠卡”很危险,如果不使用请立即取消。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对“长期不动账户”发起行动或清算。这些账户受到控制和清理的原因是为了帮助打击洗钱、电子欺诈和其他活动,并防止这些账户被犯罪分子使用。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殷振涛表示,不要认为银行卡闲置不用就没事。 “睡卡”对用户和银行来说都是一种负担。对于普通人来说:有些银行对长期闲置的账户收取少量管理费。用户可能会因为遗忘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虽然单卡手续费不高,但累积起来许多卡闲置也会造成一定的资金浪费。如果你不妥善保管闲置卡,随意出售或出借,可能会涉嫌“信托罪”、“隐匿犯罪所得”,给你带来麻烦。对于银行来说:卡制作费、系统维护费、合规管理费……大量闲置的卡占用资源但不产生收入,反而增加运营负担。储户需要关注,银行也必须优化流程。面对账户可能被控制或流动的情况,不少储户坦言自己“不确定”,对未来如何应对感到困惑。 《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上海公诚英泰(北京)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北京市律师协会银行金融专业委员会委员李锐表示,普通人首先可以做两件事:第一,精简卡片,只留一两张常用卡(工资卡+日常消费卡),未使用的卡尽快注销,不要囤积;其次,闲置卡如果不再使用,则不能出售或借用。取消之前,请确保卡上没有余额或债务。李锐建议,为了让用户更方便地注销银行卡,银行需要优化相关流程:多渠道提醒,通过手机银行弹窗和短信告诉用户“你的卡变得复杂了”,明确余额和注销步骤;开通在线注销,让用户“刷脸+身份证”、“转账到常用卡+注销休眠卡”一键在线完成,无需去柜台;小额账户简化,如果卡内余额不大,直接简化转账和注销步骤,让用户不必为了小钱而“断腿”。